北大研究生当食堂阿姨

QWA-YSK

北大研究生当食堂阿姨是不是浪费学历?她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?后来为啥离职?如果是我,学历高但找不到方向也能这么选吗?

2个回答

黄女士是北大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,毕业后留在北大食堂工作,不是当厨师也不是普通打饭阿姨,而是管培生。她的目标是推动健康食堂的理念,比如推出低脂餐窗口,主打便宜又健康的饭菜。她还参与食材采购、菜品研发等全流程工作,积累经验。她说自己想用十年时间搞清楚怎么改革食堂,而不是一直站在窗口打菜。

很多人质疑她是不是大材小用,觉得名校毕业生应该去更高薪或者更“体面”的岗位。还有人算账,说国家培养一个研究生花了几十万,结果跑去洗菜切菜不划算。但也有人支持她,认为读书的意义就是让人有选择自由,而不是被学历绑架。年轻人尤其认同她的勇气,觉得打破职业鄙视链很重要。

其实黄女士的选择也有现实考量。她在读研时很迷茫,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。后来放弃了大厂和快消公司的机会,决定从基层做起。她认为只有亲自体验食堂的每个环节,才能真正了解问题在哪,未来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。不过这份工作没有编制也没有户口,工资也不高,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理想。

后来她离职了,但不是因为后悔,而是想寻找新的机会。她说哪里能做成健康食堂,她就会去哪里。这说明她的初衷没变,还是想把健康餐饮推广开来。

换个角度看,黄女士的经历反映了一个问题:学历和职业之间到底该是什么关系?现在快递小哥能评职称,95后愿意干家政,传统的职业观念正在被打破。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也有热情,那他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都不应该被嘲笑。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走自己的路,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。

我觉得黄女士的故事挺励志的,虽然看起来反常规,但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并且愿意为此努力。不管别人怎么看,做好自己最重要。希望以后社会对职业选择能更包容一些,别总盯着学历和头衔不放。

展开全文